上市前夜定价博弈 农行IPO命系“三农”

上市前夜定价博弈 农行IPO命系“三农”

自向两地监管机构相继递交上市申请后,农行加快了A+H上市进程,目标直指7月挂牌。5月上旬以来,农行高层马不停蹄,多次率队奔赴中国香港、新加坡等 地,向H股机构投资者进行预路演,外界称“效果不错”。但近期不断震荡、整体下挫的境内外股市行情,对农行上市的时间窗口、定价考量形成极大压力。5月 17日收盘,沪指重挫136点,创下本年度最大跌幅。如果一切顺利,农行此番IPO将超过工行当年的融资纪录,达到300亿美元,有望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 IPO。但不容忽视的是,在银行股估值最低、银行再融资倾巢而出、农村金融业务模式不明之时,农行能成为史上最大的IPO吗?曾任高盛全球合伙人的胡祖六 充满信心,“农行现在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相差无几,其IPO成功的把握非常大。但上市以后,农行如何找到服务三农的有效盈利模式,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博弈定价农行上市已无悬念,唯一的悬念是何时上市,在什么点位上市,以什么发行价格上市。与2006年工、中、建上市时处于大牛市启动相比,农行选择在A 股震荡下行时上市,多少有些让市场担忧

上市前夜定价博弈 农行IPO命系“三农”

。自4月16日股指期货上市以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A股已经下跌了20%,上证综指跌至2500点左右,一个月的时 间便将A股打回至一年前。农行选择这个时机上市,给市场带来极重的压力。与上市时间窗口相比,IPO定价对于农行而言,更是成败关键。有消息称,农行凭着 “最后一家上市的国有大行”的身份,其期望的定价可能欲向工行、建行当年上市时的两倍市净率看齐:农行A股定价大概在2倍的PB(市净率)或15倍 PE(市盈率)左右。消息一出,“2倍PB太贵,定价是否合理”的质疑接踵而至。但是如果定价过低,农行可能重蹈“贱卖”的骂名,且满足不了其融资和补充 资本金的需要。过去5年间,中国银行业市盈率运行区间大致在10倍-30倍之间,而市净率则大致在1.8倍-5倍之间。2006年,三大行上市时市盈率比 较高,中行发行市盈率为24.23倍,建行发行市盈率为32.91倍。但目前A股的平均市盈率降到20倍以下,银行业动态市盈率在12.2倍,市净率在 2.3倍。“农行本应选择在银行股估值最高的时候上市。”一投行人士认为。业内人士不无担心地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若农行想以20倍市盈率强行发行 成功,则农行大股东中央汇金公司甚至另一大股东财政部得出手提振萎靡不振的股市,起码保持银行股稳定,否则就只能延期IPO。”其实汇金也正身体力行地支 持农行上市。无论是低调潜入,暗中增持中行、工行和建行,还是降低从三大行分红的比例,汇金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维稳资本市场,提振银行股,确保农业银 行IPO(首次公开发行)成功。而中国投资公司已初步同意认购农行股份。上述投行人士分析,出于稳定性考虑,农行最佳发行时机在第三季度。对此经济学家韩 志国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则建议,目前最好的选择都是推迟农行的发 行与上市,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市场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农行充足的时间来向市 场证明自己。不过也有机构持不同看法。交银国际李珊珊则表示,农行的估值应以工、中、建三大行为参考,不会低于整体三大行的估值,“不过两倍的PB价格有 些高,特别是三农事业部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事实上业内对农行的“三农事业部”的担忧由来已久。因为成本很难分开统计,试点支行的后台IT建设、人员划 分都是难题。而“三农事业部”到底是以政策性还是盈利性为目标,是最求微利还是盈利最大化,都存在模糊之处。但从以往经验来看,农村金融应能找到合适的盈 利模式,在中国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更有机会。而农行如果成功,就是区别于其他国有银行的特色所在。

發表留言